立秋已过,脱贫攻坚的热潮仍在中原大地奔涌。
今年以来,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我省畜牧部门把产业扶贫作为转型升级的机遇,常抓在手,强力推进。龙头企业带动,技能培训支撑,扶贫模式推广……贫困地区“六畜兴旺”,在脱贫奔小康征程中步履铿锵。
聚合资金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
“今年‘粮改饲’等项目陆续在卢氏落地,产业扶贫有了抓手,带动贫困户脱贫将更有动力了。”立秋当天,虽有丝丝凉意,卢氏县农牧局局长王燕的工作热情却依然高涨。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产业。省畜牧局结合现有扶持政策,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大了对贫困县的支持力度,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让贫困群众从产业发展中受益。
今年以来,我省继续加大了对贫困县的资金支持力度,目前已向贫困县下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奶业发展专项资金、畜牧业专项补助资金等共3.8亿元。
有了政策,更需要项目来支撑。我省加强贫困县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项目优先支持贫困县,逐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围绕种养结合、链条延伸、功能拓展,今年已优先安排卢氏县、鲁山县等21个贫困县实施“粮改饲”试点,资金总额超过8000万元。
发展畜牧业既要实现产业发展,更要保护好青山绿水。今年我省将伊川、新蔡等贫困县列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县,建设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等,提升贫困县生态保护与建设水平。
探索六种模式构建扶贫新机制
立秋后的豫南,满目青翠,水清柳绿,万只麻鸭在水中游弋。
“合作社建有养殖基地,负责鸭苗饲养和销售,贫困户在这里放养麻鸭,一年收入可以过万,能带动他们稳定脱贫。”光山县文殊乡金合欢合作社理事长甘平安非常自信。2016年,金合欢合作社办起了麻鸭养殖基地,养殖麻鸭5万余只,带动28户贫困农民养殖麻鸭当年实现脱贫。
如何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我省各地积极探索新机制。内乡县依托牧原集团成立了覆盖全县所有贫困户的内乡聚爱养殖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全县贫困户畜牧产业帮扶全覆盖。滑县依托滑县永达、滑县牧原、滑县雏鹰三家龙头企业,带动全县近80%的贫困户发展畜牧养殖。兰考坤盛、禾丰肉鸭、固始三高、宁陵豫东牧业、濮阳汇源等企业也都立足当地,形成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帮扶模式。
在畜牧产业扶贫中,贫困户利用到户增收资金作为加入合作社的股本金,利用政府小额贷款作为合作社入股企业的发展资金,贫困户获得固定收益,企业或合作社还款付息,有的地方加上政府和金融组织,有的地方再加上保险或担保,带动贫困户脱贫。
“根据各地畜牧产业基础,目前我省已经探索出保底分红、托管经营、合作帮扶、资产收益、公司+基地+农户、就业带动等六种相对成熟的产业扶贫模式。”省畜牧产业扶贫办主任高永革这样总结。
千企带万户让贫困户稳定脱贫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一年,我省10个县要脱贫摘帽,畜牧企业尤其龙头企业成为各地产业扶贫的“主力军”。
按照《河南省畜牧产业扶贫“千企带万户”活动方案》,每个贫困县发动10个以上的畜牧企业参与畜牧产业扶贫,通过整合项目资源,调动畜牧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实现稳定脱贫。
在豫西,鑫洛农牧集团在孟津县、洛宁县、伊川县规划建设的6个扶贫产业园如火如荼。“到年底,扶贫产业园全部投运,将带动3个县4000多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该集团董事长莫新阁深有感触:“企业参与扶贫事业,既是社会责任,也是发展新机遇。”
如今,越来越多像鑫洛农牧集团的畜牧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汇聚成强大的力量。
数据最有说服力。截至上半年,全省新增参与扶贫畜牧企业285家,安排贫困人员就业8267人,带动贫困户3.56万户。
贫困群众脱贫,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我省还积极推动组建市县两级专家组,推广养殖实用技术,开展各类培训200多期,培训人员8000多人,让贫困户学得会、养得好、能脱贫。
“主大计者,必执简以御繁。”省畜牧局局长王承启表示,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重要抓手,畜牧产业大有可为。
众志成城摘“穷帽”,脱贫攻坚战犹酣。依托产业定位,立足各地基础和环境承载能力,精准发力;汇集更多的优惠政策,整合更多的扶贫资金与项目,久久为功;畜牧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必将谱写出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