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要义,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手段。现阶段,确立绿色农业发展战略,是我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近十几年来,我省农业发展尤其是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与此同时,不少产粮大县因灌溉造成的地下水位连年快速下降,通过透支生态获得的农产品由于质量问题销路不畅,供需错配,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产品缺乏竞争力,农业生产效益低下。新时期,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五大发展理念落实,消费结构升级,市场对绿色健康产品和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增加,这是我省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为此,要充分认识到绿色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战略地位,利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机,以绿色农业发展引领农业转型,实现从理念到生产经营方式全方位的绿色化转变。
转变观念,形成共识。按照传统观念,在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促使粮食增产的模式下,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会降低粮食产量,这是我们发展绿色农业的顾虑。随着农田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人们开始意识到就粮食抓粮食,不一定能达到粮食稳定增产的目标,必须把粮食增产从属于农业生态系统的总目标,探索粮食增产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传统产粮大省,我们理应顺应这种规律和中央精神,切实把绿色农业作为我省农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依靠生物技术和物理技术等支撑粮食增产,实现粮食绿色增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同时,要明确绿色农业是战略需求也是现实需求。当前,不仅农业维护的生态环境成了现实需求,绿色农业发展方式下产生的绿色健康农产品也切切实实地转变成了现实需求,成为一种农业生产力,也是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抓住了绿色农业,很大程度上也就抓住了市场,它不仅仅是发达地区物质得到较大满足后的高层次需求,也是发展中地区在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下农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出台文件,明确方向。近两年来,一些内陆发展中省份相继把发展绿色农业摆上突出位置,如黑龙江提出大力推动具有鲜明供给优势的绿色生态农业,将黑龙江建成绿色农业产业区;安徽提出推动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生态农业强省跨越;江西发布《关于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的意见》。一直以来,我省以农业产业化集群为重点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并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全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把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摆在突出位置,这是符合农业发展规律及我省农产品加工优势的。为此,应出台统领全省绿色农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在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明确绿色兴农的大方向,明确绿色农业的发展地位和作用,形成绿色和产业化对农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两大支撑,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由农业大省到绿色农业大省的转变。
找准基点,以点带面。实现农业绿色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要结合中央政策及我省实际需要,从点开始,形成支撑,最终实现以点带面。中央关于农业绿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一类是目标明确、实施较为简单的政策,如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支持政策,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化肥、农药零增长支持政策,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政策等,这些政策重在执行。另一类是指导性较强的政策,如“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轮作休耕和传统农区的生态补偿机制等。对于这些政策,要紧跟中央的步伐,结合我省实际,尽快研究并制定实施办法和细则,将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要以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为载体,加快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循环农业试点等建设,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工商企业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在绿色农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尤其要发挥农民合作社的作用,将绿色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传导至分散兼业经营的小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