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乡市农业农村局!
要闻动态
首页 > 要闻动态 > 正文

河南济源:蔬菜制种惠及1.1万农户
2018-07-03   来源:农民日报

地处太行山南麓的河南省济源市,山区丘陵面积占80%以上,自然条件的限制曾经让当地村民带着“山区帽子”,“种地难、收益低”既是村民的口头禅,也是村民的无奈。而如今,依托蔬菜制种产业的发展,在制种产业链分一杯羹,“种菜不卖菜、制种收益高”早已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共识。

纬度适宜,年平均气温14.5℃、无霜期长达281天、日照超过1800小时、降雨567.9毫米……一组数据清晰地显示了济源适合蔬菜制种的气候条件。同时,太行山南麓和黄河为种子生产形成了天然的隔离屏障。在济源,有近10万亩土地适合蔬菜种子生产。

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济源市成为全国响当当的蔬菜制种基地:济源市是目前河南省唯一获得国家认定的蔬菜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全国唯一的洋葱杂交种子基地。

“现在在俺村,一亩地要是不收个1万元左右的话,都没人愿意干。”谈及制种收入带来的变化,济源市王屋镇柏木洼村支部委员秦红波告诉笔者。但在以前,“两岭三面坡”,只是种植小麦和玉米,想从土地中得到高收益是难以想象的。

秦红波对种植收入的自信,来源于当地多年前便开始的蔬菜制种。如今柏木洼村的1300亩耕地中,有1000亩种上了蔬菜。村民王小雨算了这样一笔账,每亩白菜能够制种400斤,每斤15元;收获之后再种制种甘蓝,每亩制种420斤,每斤30元;再加上秋季种植西红柿。“去年我种的产量比村里其他人低点,但一亩拿个“万元户”绰绰有余。”王小雨说,自己家的4亩耕地,能够带来稳定的收入,现在整个村子都靠制种获得高收益。

制种带来的高收益,让柏木洼村的村民“守着家门把钱挣”,冬季农闲外出打工则成了“配菜”。并且,与王小雨一样,柏木洼村的村民不担心种菜制种卖不出去,因为有订单种植和企业收购。

农户进入产业链获得高收益,得益于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第二批优秀带头人侯三元和他的绿茵种苗公司。济源市乡镇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贝贝介绍说,从2001年开始,济源市绿茵种苗公司开始利用“企业+农户”的模式,与村民签订收购合同,让村民从产业链上获得收益。目前,绿茵种苗公司已经在当地12个乡镇(办事处)的210个行政村开展订单种植。

“我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从国内外企业拿到生产订单,在济源市设立的八个片区基地,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生产资料等,由农户生产,企业订单收购,企业和农户双双受益。”侯三元介绍。

产业的不断壮大,也让农户的风险进一步降低。侯三元解释说,蔬菜制种产业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但绿茵公司面对的是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市场,品种和市场多元化,即使某种种子或某个订单造成损失,也能够通过规模化抵消。同时风险由企业承担,避免了处于种植环节的农户因为市场等原因遭受损失。“市场的风险传导不到农户,其收入始终稳定。”侯三元说。

目前,济源市拥有蔬菜制种面积3.2万亩,涉及1.1万农户,蔬菜种子年产值高达1.98亿元,出口额达3900万元。种子生产也从单一的白菜种子,发展到甘蓝、萝卜、洋葱等30余类400多个品种。


上一篇:一个黄河滩区乡镇的绿色嬗变
下一篇:倡导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