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乡市农业农村局!
要闻动态
首页 > 要闻动态 > 正文

办好农民职业教育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2018-07-30   来源:农民日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兴村先兴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如何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加强农民职业教育,补齐农村人才供给短板,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大课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民职业教育和农村人才培养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一是必须做大乡村人才总量,厚植农村人才规模基础。针对农村人才短缺之需,进一步加大农村人才开发力度,做足人才总量,在补短板、抓弱项、强动力上积极作为。二是必须调优乡村人才结构,提升农村人才培养精准度。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的总要求和地方产业布局,把农村产业链、生态链、人文链与人才培育链联接起来,健全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课程体系、方法体系,完善分层分类的人才孵化培育链条。三是必须提升乡村人才素质,提高农村人才培养质量。立足高素质、复合型、创业型的“一高两型”培养目标,深化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职业资格相匹配,专业知识与创业实践相促进,培训时间与农时季节相衔接的教育培训模式。
    办好新时代农民职业教育,需要我们聚焦乡村人才振兴,坚持传承发展和目标导向,强化系统思维和需求对接,用新思想转变农民思维,用新目标激发农民干劲,用新技能增强农民本领,用新机制服务农民成才,加快“一高两型”农村人才培养。
    是坚持姓农为农,扎根农村大地办农民职业教育。乡村振兴靠的是农民,为的也是农民。针对教育对象分布地域广、居住分散的特点,按照便民就近的原则提供有质量的教育,是农民教育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对此,农民教育要始终把“农民欢迎、农民受益、农民满意”作为衡量标准,坚守姓农本色、为农底色、便民特色,强化与县(区)电大、乡镇成校联动,走出校园、走进镇村,完善基层教学点,将集中授课与送教上门相结合,把课堂建在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广阔大地,让农民职业教育更接地气。
    二是加强思想引领,紧扣发展大势办农民职业教育。思路决定出路。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美丽化、农民职业化目标,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政策、举措讲深讲透,把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导向、美丽乡村品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互联网+等思路理念和经验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教育引导农民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着力提高农民终身学习的能力,促成农民价值观念进步与农村文化繁荣,促进劳动者知识更新与技能提升,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组织化、社会化、生态化水平;重视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拓展教育内容,探索形成“生产技能、生态理念、生活品质”互动提升的文明素质培训体系。
    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创新办农民职业教育。《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框架。必须认真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更加关注产教融合的高度和校企合作的深度,深化学院对接地方产业、教师对接行业企业、师生对接职业岗位的“三层对接”教育模式,选择区域、行业的龙头企业作为教学实训基地,鼓励和扶持农民大学生和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致富,完善和优化教学基本建设和基本配置,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办学特色、提升内涵质量。
    四是提升创业能力,助力振兴办农民职业教育。能不能带动农民创业致富,是衡量“一高两型”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标准。
    坚持把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农民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通过农民大学生创业联盟成立、创业教育引导、创业实践推动以及创业典型选树,致力于打造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业链有机衔接的乡村人才培养孵化体系;突出专创融合、基地孵化、理实一体,深入推进跨学科跨专业的导师制、分段式、创业型的中级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做优“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多方协同、共赢共享的农民教育培训项目,深化“学历+技能+创业+文明素养”的乡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五是统筹优质资源,借势借力办农民职业教育。坚持开放办学、打开校门,依托市校合作、市所合作、地校合作等平台,借智借力,加强教育资源的统筹整合,不断深化“中高职衔接、电大开放教育、合作高校函授或网络教育”“专科+本科”的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梯度体系,充实兼职教师师资库,做强“农科教技、省市校乡”四合一的师资队伍,组织本土化的教材编写。坚持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加强地方特色课程和网络视频课程建设,强化省、市、县(区)、乡镇之间农民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

上一篇:我国粮食产业发展需要哪些支撑
下一篇:加强顶层设计促进我国功能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