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振兴投资规模至少在7万亿元以上。乡村产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蕴含着巨大投资机会,将成为金融投资新的热点和增长点。此外,围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多个重磅政策落地在即,其中,人民银行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即将印发,财政部的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也即将落地。还将加快建立对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专门考核评价机制。
这是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1月18日在农业农村部举办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高峰论坛上透露的内容。
“乡村振兴,从投资领域看,初步统计,至少在7万亿元以上。必须加快构建起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余欣荣说。
“当前,全国还有大量乡村地区存在金融服务空白,农村居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尚未获得根本改善,农业企业灵活多样的融资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中国银行副行长林景臻也表示,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互联网发展等诸多因素推动下,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必将出现巨大增长。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大有可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殷久勇举例说,围绕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互联互通;围绕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村容村貌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围绕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山水林田湖生态治理推动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缩小城乡二元空间距离,来自金融的资金需求十分巨大。集体经济和产业资本联姻也将产生巨大的金融需求。
不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邵智宝也指出,我国的三农金融服务具有高风险、高成本、管理难、见效慢的问题。建议进一步优化三农金融各项考核与支持政策。不仅要考核机构,更要考核业务。不仅要考核业务金额,更要考核业务数量,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覆盖率,使金融服务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章更生建议,地方政府、农担公司、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等要共同搭建多层次的风险分担机制,提升农村企业和个人融资可得性。此外,要构建乡村振兴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格局,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比较优势。要打通公共信息资源壁垒,全面整合农业农村大数据,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形成商业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模式。
还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产权制度建设。邵智宝建议,加快推进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三权分置”制度,确定农村产权的确权、评估、登记、交易等操作规范,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产权评估登记机构,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为农村产权抵押处置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