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乡市农业农村局!
首页 > > 正文

把农业“种”在“网”上
2019-03-28   来源:河南日报

洛阳市伊滨区佃庄镇大郎庙村,明拓现代农业示范园。

200亩的农业园区,从外表看,倒像一个小工厂。逐一参观8座温室大棚,其间蕴藏的科技含量令人赞叹。

大棚内立体种植了富硒葡萄和樱桃萝卜,大棚外面,一大片矮化密植苹果树嫩芽初绽。

在这里,果树、蔬菜种植均实现“物联”,通过布设在园区的传感器及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与它们“对话”,再经过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分析,及时了解果蔬生长所需水肥。轻点鼠标,就能实现精准施肥、定点灌溉。2018年,这个园区销售收入达到426万元。

四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实践,让园区负责人赵海的步伐更加坚定——坚持用工业思维来经营农业,把工业物联网移植到农业生产,探索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模式。

42岁时,赵海才踏足农业。他当过司机,做过销售,后来又跟人合伙做钢材生意。看到国家频频出台农业方面的利好政策,他心动了。

从商人到农民,身份变了,但摸爬滚打得来的经验没有变。转行之前,赵海多次去陕西、四川、浙江等地考察取经。“首先是搞好市场定位,种什么,卖给谁,怎么卖,目标客户群体要搞清楚。”赵海说。

毕竟隔行如隔山,从2015年开始,赵海多次参加国家、省和洛阳市组织的职业培训,从一个门外汉逐渐成长为一个新型职业农民。

最终,他决定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走绿色高端农产品生产路线,创办洛阳明拓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农业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资金、成本是悬在新型职业农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赵海看来,工业是分段生产,相互协作配合,而农民从种植、管理到销售,往往身兼数职,亲力亲为,心身俱疲。

如何能节本增效,把新型职业农民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以赵海为首的明拓新农人决定把工业物联网引入农业,瞄准精准农业、智慧农业。

明拓公司投资100多万元,联合洛阳有色金属加工设计研究院、河南科技大学等单位成立研发小组,历时一年多自主研发出明拓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

大棚里,一个电子显示屏引人注目,大棚内的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光照强度等数据一目了然。

“现在室外18℃,你看,屏上显示大棚里是24.5℃,土壤温度是26.2℃。太热啦,要降温。”赵海用手指轻点卷帘、风机的开关,风机嗡嗡响起,卷帘徐徐打开。

赵海说,以前浇水、施肥基本上靠约摸、凭感觉,现在可以精准施策。整个园区的水、电、肥和人工等综合生产成本降低了20%左右,产量却提高了10%。

不仅如此,通过物联网平台,消费者用手机APP或电脑可随时查看园区内的生产情况,实现质量可控制、过程可追溯。

思路一变天地宽。大棚内采取果蔬立体种植模式,上方种富硒葡萄一年两熟,下面的土地四季都有蔬菜。差异化定位、错峰化销售,一个占地1亩的大棚每年收入超过14万元,比传统种植模式提高5万元。

去年,在厦门举行的中国第十九届绿色食品博览会上,明拓绿色富硒葡萄荣获金奖;在河南省首届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大赛上,明拓公司的项目获得创新组一等奖。

赵海认为,新型职业农民只有抱团发展,互通共享,才能走得更远。如今,公司搭建起农资、农技、农机、流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园区还被定为洛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曾经对农业一知半解的赵海,成为很多新型职业农民的引路人。“只要跟得紧市场、耐得住寂寞、流得起血汗、舍得分享,新型职业农民就一定能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赵海说。

点评:洛阳明拓农业公司赵海,作为我省首届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其成功之处在于自行研发并运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打造出规模适度、绿色高效的现代农业园区,为推动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提供了一个样本。

用工业化的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首先经营人才要充足。培养造就一批对农业有认同感、对农村有归属感、对农民有亲近感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其次,经营规模要适度。既不能贪大求全,增加经营风险,也不能延续分散经营,形成不了规模效益,一定要与经营者的技术掌握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资金运作能力相适应。再次,经营理念要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质量优先,既要实现产品高质量,更要好价钱卖出去,确保可持续经营。所以,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等综合性经营管理素质的提升应作为一个重要指标。


上一篇:影响花芽形成的因素
下一篇:陈一新:发挥第二第三轮督导威力,推动扫黑除恶再掀强大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