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暴发性、流行性、气候型病害,发生危害的主要特点是在小麦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赤霉病菌在小麦扬花至灌浆期都能侵染为害,尤其以扬花期侵染最为严重。该病不仅造成严重减产,还因病粒带有毒素而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若小麦抽穗扬花期连阴雨或大雾、结露天气多,田间湿度大,将会偏重至大流行。
为做好小麦赤霉病等中后期病虫害防控,4月12日,新乡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了全市农科教相关专家会商会,把脉小麦病虫害发展态势,共商小麦赤霉病防控良策。河南科技学院、市农科院、市气象局、市种植业科、市种子站、市农技站、市土肥站、市植保站、部分县植保站等单位的农技专家近20人参加了会议。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宋培成与会指导。
会议交流讨论了今年小麦整体生长情况、4月中下旬天气情况、赤霉病菌源及适宜条件、小麦品种抗性等,对今年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及防控策略形成了以下共识。
一、小麦赤霉病防控形势严峻,必须重视
经与会专家分析会商,预测小麦赤霉病在我市流行风险很大,防控形势严峻。
一是菌源充足。小麦赤霉病菌主要在玉米秸秆、稻桩等农作物残体上大量存在,我市玉米、水稻上茬作物面积大,绝大部分推行秸秆还田,有利于病原菌在土壤中积累,田间菌源充足。
二是品种抗病性差。我市小麦主栽品种对赤霉病没有抗性,个别品种易感赤霉病。
三是天气条件适宜。据气象部门预报,我市4月中下旬有3次降水过程:4月21日有小雨,22日有小到中雨,28-30日有一次降水过程。4月中下旬的降雨过程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适宜赤霉病菌侵染,对病害流行非常有利。
四是田间小气候适宜。我市是高产麦区,小麦长势良好,群体较大,后期田间郁闭湿度较大,加之灌溉条件良好,田间小气候适宜病菌侵染。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小麦赤霉病防治窗口期短,只有提前预防,才能控制病害发生流行,田间显症后再防治,基本没有效果。因此,必须坚持“主动出击,预防为主;见花打药,连打两遍”的防治策略,实行科学防控。
二、小麦赤霉病防控必须预防为主,连防两遍
一要抓住防治关键时期。小麦抽穗扬花期(齐穗-扬花初期)是预防赤霉病的最佳时机,根据当前我市小麦生长发育情况,防治适期应在4月中下旬。对高感品种,首次喷药时间要提早至抽穗期。因各地小麦播种期不一致,所以抽穗期不相同,各地农技人员应根据当地小麦生育期适时指导农户开展防治。
二要选择安全对路农药。药剂品种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己唑醇、咪鲜胺、多菌灵、吡唑醚菌酯、丙硫菌唑、戊唑·咪鲜胺、丙唑·戊唑醇等,结合“一喷三防”,可实施混合用药,预防和防治小麦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穗蚜等多种病虫害。购买农药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农药。
三要掌握科学喷药方法。用药量要足,喷液量要大,喷洒要均匀,每亩地用水量在40-50公斤防效最好,若用水少则防效不佳,使用无人机施药,药液量要保证每亩1升以上。一定要打两遍药,首次喷药后间隔7天二次喷药,保证防治效果。如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喷。但是,切勿用药量过大,以免污染环境,又增加生产成本。施药过程中,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注意用药安全。
四要大力推行统防统治。各地要整合各种涉农资金,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借助社会化服务力量,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提高防效。省级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国家级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要实现统防统治全覆盖。
三、营造全民重视赤霉病的浓厚氛围,坚决打赢小麦赤霉病为重点的中后期病虫害防控攻坚战
一要加强领导。各地要充分认识小麦赤霉病防控的紧迫性、重要性,加强对小麦赤霉病等中后期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农业生产重大病虫疫情“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的防控机制,把任务分解到乡村,责任明确到人,确保防治不漏地块、不留死角。
二要技术推动。农业农村部门继续深入开展“千名科技人员包村”活动,第一时间把技术人员下派到防控第一线,专家指导组要深入到田间地头,包村技术人员要包村入户,及时有效地为农民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服务,让广大农民群众掌握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做到能懂会用、及时喷药防治,确保小麦赤霉病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三要示范带动。利用有关项目政策,组织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建立防控示范区、召开现场会,先行示范,引领全民防控。
四要加强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微信平台、技术讲座、明白纸、农村大喇叭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宣传培训,营造全民行动防控小麦赤霉病的浓厚氛围,发布权威信息,坚决打赢以小麦赤霉病为重点的中后期病虫害防控战役,努力夺取今年我市小麦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