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乡市农业农村局!
首页 > > 正文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将公开发布 这是首部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的规划
2021-12-10   来源:农民日报

12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有关情况,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邓小刚介绍,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这是首部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的规划,近期将公开发布。《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梯次推进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脱贫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力争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聚焦“三个提升、三个建设、一个衔接”,突出三个特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邓小刚介绍,《规划》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为工作定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规划》明确“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聚焦七个方面重点任务,即“三个提升、三个建设、一个衔接”。聚焦“三个提升”,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是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这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规划》提出了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保障其他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协同推进区域农业发展、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等任务。二是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规划》提出了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推进种业振兴、提高农机装备研发应用能力、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等任务。三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结合农业农村实际,《规划》提出了优化乡村产业布局、推进乡村产业园区化融合化发展、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创业创新等任务。

  聚焦“三个建设”,推进农村现代化。一是建设宜居宜业乡村。《规划》提出了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扩大农村消费等任务;二是建设绿色美丽乡村。《规划》把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作为建设绿色美丽乡村的重要任务,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保护修复农村生态系统,提升绿色发展支撑能力,增加绿色生态、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三是建设文明和谐乡村。《规划》统筹考虑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提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任务。

  聚焦“一个衔接”,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规划》提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等任务,让脱贫地区加快赶上国家现代化步伐。

  “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已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这是三农工作任务的历史性转变,也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邓小刚介绍,《规划》突出了三个特点:一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乡村振兴的过程,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两者目标一致,内涵相同。二是以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为目标。着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是以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为路径。《规划》把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社会治理、乡风民风、深化改革、党的建设等方面综合施策,使二者同步推进,相得益彰。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首要任务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曾衍德表示,这体现了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战略地位。据专家测算,至少未来30年,粮食需求仍是增长趋势,抓粮食生产的劲头只能紧不能松。为此,《规划》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专列一章进行系统安排。

  邓小刚介绍,我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前提下的现代化。《规划》提出要坚持立足国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到既保数量,又保多样、保质量,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要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规划》一直坚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怎样才能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巩固提升粮食产能?

  曾衍德介绍,要抓住“两个要害”。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一方面,《规划》着眼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提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同时提出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让好地多产粮、产好粮;另一方面,在有限耕地上多产粮,出路在科技,种子是核心。《规划》围绕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攻关、种业基地建设、种业企业培育、强化市场监管等方面,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牢牢掌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要调动“两个积极性”。即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也就是说,要让农民种粮有钱赚、多得利,让地方抓粮有义务、有责任。因此,既要建立辅之以利的机制,就是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规划》提出稳定种粮农民补贴,健全产粮大县支持政策体系,通过政策兜底助力提升农民种粮收益,又要建立辅之以义的机制,就是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规划》提出健全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细化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考核指标,推动地方全面加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节粮减损能力建设,共同承担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要推进“两个创新”。即经营创新和机具创制创新,用现代化的手段确保粮食安全。《规划》提出要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小农户种粮节本增效;推进粮食作物育耕种、管收贮等环节先进农机装备研制,加快推进品种、栽培、装备集成配套,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实现农机减损增粮。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城镇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吴晓说,《规划》将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作为优先的方向,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公共资源县域统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吴晓介绍,“十四五”期间,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重点是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并以居住证为载体,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的相关政策。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年度指标分配同吸纳农村转移人口落户数量和提供保障性住房规模挂钩机制。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健全农户“三权”市场化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

  还要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进县城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配套等设施提级扩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赋予县级更多的资源整合使用权,强化县域综合服务能力,增强县城集聚人口功能,促进农村在县域内就近就业、就地城镇化。增强县乡村统筹,推进县域内公共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促进县域内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积极推进扩权强镇,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镇,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此外,要畅通城乡要素流通渠道。打通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形成乡村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集的良性循环。促进城乡人力资源双向流动,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立土地增收公共利益认定机制,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完善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保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县域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引导金融资本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建立工商资本入乡促进机制,探索在政府引导下工商资本与村集体的合作共赢模式。推进县镇村联动发展,强化县域统筹,推动形成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功能衔接的乡村产业结构布局,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把就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留给农民。(记者 王艳 陈艺娇)


上一篇:新乡市农村人居环境 集中整治行动倡议书 ——致全市农民朋友的一封信
下一篇:抓好秋粮收购 确保粮稳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