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乡市农业农村局!
首页 > > 正文

农业在国家公园建设中的作用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2021-12-27   来源:中国农网

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这标志着中国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和国家公园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为自此,我们有了名正言顺的国家公园。

关于国家公园设立的意义、标准等等,已经有了很多的阐述,但对于国家公园中的农业,人们似乎很少提及或者在刻意回避。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对于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农业是国家公园建设中一个无法回避的存在

早在国家公园建立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就有人在这里生产生活。据试点阶段的信息,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区范围内有12个乡镇、5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6.4万人。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范围内有152个乡镇,常住人口12.08万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范围内有22个乡镇、10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超9.3万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范围内有43个乡镇、17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04万人,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范围内有9个乡镇、29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352人。

这些人世居于此,以当地的自然资源为基础,既有一般意义上的农林牧渔业,也有茶叶、药材、蜂业等特色产业。例如,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区,当地居民以牧民为主,畜牧业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活动。在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范围内,有耕地面积1.8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0.18%),园地面积18.0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80%),茶叶、毛竹等构成了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80%以上的社区以茶叶生产为主,毛竹次之,形成了“茶农”和“竹农”。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试点区内,有耕地35.27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0.80%),园地178.0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05%),粮食种植以水稻、玉米、番薯为主,经济作物种植以橡胶、槟榔、茶叶、南药、热带水果为主,养殖业则以桑蚕、蜂业等为主。

因此,在国家公园内,农业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农田、茶园、果园、牧场等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组成部分。事实上,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农业依然是当地居民的重要生计活动。同时,随着国家公园建设和游憩、环境教育等功能的发挥,以优良生态环境为基础、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将为外来人员提供基本的食物保障。

农业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人们认识到农业具有生态功能已有很久的历史。法国于1999年7月颁布的《农业指导法》中明确提出了“多功能农业”的概念,强调农业不仅是一个产业部门,而且与国土整治、动植物保护、生态优化息息相关。这一概念在2001年还被欧盟的农业政策文件所吸纳。

在我国的科学文献中,关于农业生态功能、农业多功能性和多功能农业的内容出现较早,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的“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可能是最早的官方表述。2021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也明确指出,“充分发挥乡村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

大量的研究表明,农业对保育自然生态、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国的传统农业更是因为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和可持续发展思想而为世人关注,100多年前美国土壤学家富兰克林·H·金所著《四千年农夫: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永续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中国传统农业中包含着大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理念和技术,这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云南农业大学的科学家在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地区的研究表明,利用水稻遗传多样性可以很好地控制病虫草害,稻瘟病下降94%,产量提高89%。

浙江大学的专家在浙江青田的研究表明,稻鱼共生系统中的水稻和田鱼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了水稻病虫草害的发生,杂草生物量降低93.57%,纹枯病发生率降低54.35%,稻飞虱密度降低44.74%。正是因为减少了农药的施用,提高了系统的抗逆能力,从而增加了稻田系统的稳定性。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专家在贵州从江的研究表明,与水稻单作相比,稻鱼鸭共作对稻田主要杂草鸭舌草、节节菜的防治效果达100%,对金鱼藻、矮慈姑、眼子菜和黑藻的防治效果超90%;纹枯病发生率降低34.67%,稻飞虱密度降低46.39%,稻纵卷叶螟密度降低31.89%。

不仅如此,在传统农业地区,农业物种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利用,而且促进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因其森林、村寨、梯田、水系的生态景观和生态友好的农耕体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出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的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与成果展上,并引起了人们的重点关注。仅在红河哈尼梯田系统中,当地百姓依然种植着上百个传统品种,而且在梯田边还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董棕、藤竹、番龙眼等珍稀野生植物以及猫头鹰等上百种野生动物。

通过农业生产,许多重要的农业物种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农业生产还为一些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食物资源。稻田之于朱鹮的重要性已广为人们所熟知,笔者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考察时见到对于野生动物的补饲也主要来自当地的农产品。 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充分体现了“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理念,实现了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整体保护,涵盖了所在区域的典型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珍贵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保护了最具影响力的旗舰物种。这里的“文化遗产”也包括了农业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对于许多人来讲可能还较为陌生,但国家公园建设需要发掘保护这些农业文化遗产。

发掘保护弥足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

前面所提到的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均有着共同的“头衔”——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15年8月原农业部发布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指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我国人民在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世代传承并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完善的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的农业生产系统,包括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和由农业部认定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2年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倡议,其目的是对传统农耕技术、传统文化、生物多样性、生态与文化景观实施系统性保护和适应性管理,并促进这些经济落后、生态脆弱、文化丰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已经认定了62项传统农业系统,分布在22个国家。其中,中国以15项位居各国之首。原农业部于2012年启动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已发布5批118个项目,另有20个项目已经列入候选名单。

农业文化遗产是集农业生物资源、生态农业技术、传统乡村文化、优美田园景观等于一体的活态性、复合型遗产,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功能。目前,位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的海南琼中山兰稻作文化系统、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浙江开化山泉流水养鱼系统和正在建设中的百山祖国家公园内的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都已被列入农业农村部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藏族草原游牧系统、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武夷岩茶与红茶文化系统等都是极具保护价值的农业文化遗产。

国家公园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是为了守护绿水青山,为子孙后代留下金山银山,实现生态与经济功能的协同提升。应当将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作为生态价值转换试点内容,通过拓展农业的生态与文化功能,逐步建立起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应当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内容。武夷山国家公园在体制试点阶段,发掘武夷山茶文化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通过园企联建,鼓励和支持茶企、茶农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提升了茶叶品质,提高了茶农收入,成为社区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分享国家公园建设成果、提高生态与文化保护自觉性与积极性的一个典型案例。

“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是一个舶来词,这是一个毫无争议的事实。“国家公园”本土化,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的保护与发展模式,将是中国对于世界自然保护事业的一大贡献。发掘、保护、利用、传承好农业文化遗产,不仅对于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对于当下备受瞩目的国家公园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研究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上一篇: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单位正式公布
下一篇: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大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