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县
手写春联年味浓
“春到百花香满地,时来万事喜盈门。”
1月24日,走进新乡县七里营镇任庄村杨东海的家中,红底黑字的手写春联格外引人注目。
这副对联出自杨东海的大女儿杨亚茹之手,虽然今年只有16岁,但练习书法5年的杨亚茹,写出的毛笔字已经显得成熟老练。
在杨东海家中,随处可见笔墨纸砚,为了支持杨亚茹学习书法,杨东海一家可以说是“不计成本”。“我只有初中学历,吃了没文化的苦。”杨东海说,只要孩子一直愿意学,他和妻子就一定全力以赴支持。
杨东海家曾是贫困户,母亲得了心脏病,花光了家中的所有积蓄,全靠杨东海打零工和种7亩地来维持杨亚茹三姐弟的学习和生活。
再苦不能苦孩子,一系列帮扶好政策让杨东海一家渡过难关,杨亚茹的书法学习没间断过而且越写越好。
七里营镇苗庄村的苗占领是杨亚茹的书法老师,杨亚茹11岁那年就一直跟着苗占领学习。“练习书法是一件枯燥并且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亚茹虽然内向,但的确是个有韧劲的孩子,练得一直很刻苦,年年有进步。”苗占领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学生。
首届“我是小小传承人”全国书法大赛中“全国100强”`“河南赛区金奖”……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几年杨亚茹先后在各个书法大赛中崭露头角,取得了很多奖项。提起这些,杨东海脸上满是骄傲。
“感觉认识的繁体字比同学多一点儿。”杨亚茹现在已经上高一,学业越来越紧张的她,放假时间还是会去找苗占领练习书法,8岁的妹妹也会跟她一起。“虽然累点儿,但写好了字积累了书法知识,也帮助我们做事更专注。”杨亚茹说她会和妹妹一起,把书法坚持练下去。
长垣市
抱着白兔走富路
十几个白色大棚整整齐齐,棚内是标准化的兔笼,母兔、小兔、肉兔分类入笼……1月24日,走进长垣市武丘乡南嘴村万鑫牧业肉兔养殖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的养殖让人不自觉地竖起大拇指!
合作社的理事长名叫郭朋飞,是十里八村都知晓的“养兔王”,曾在外地养殖场工作的他,掌握了肉兔的养殖技术和兔场的管理知识,2016年响应国家号召返乡创业,让不少乡亲抱上了白兔致富。
看着能挣钱的“大白兔”开心,能天天在家看见丈夫张彦根,张玉粉更高兴。“以前他跑到大连、连云港好多地方打工,一年都见不了一面,现在守着家挣钱,俺干啥都不怕了。”张玉粉说。
张彦根是武丘乡纸房村人,2020年在郭朋飞的合作社租赁了一座大棚,购买了四百多只种兔。好学的他也从郭朋飞那里学会了摸胎、传染病防治等有技术含量的养兔知识,从养兔“小白”逐渐成了养兔“达人”。像张彦根这种原是贫困户,靠着养兔致富的群众,在合作社还有20余人。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正在长垣市武丘乡稳步推进。该乡以发展产业为主要途径,投入1700余万元专项资金,入股5家本土企业,与企业合作经营,年年给村里分红,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增加就业岗位、帮助群众创业。
“今年受水灾和疫情影响收入低,但也有6万多元。”临近春节,张彦根算了算收入,与去年10多万元的收入相比,的确低了些,但他依旧有信心:“困难只是暂时的,新的一年继续加油干,希望家人健康,孩子好好学习,生活越来越美满!”
获嘉县
棉被米面送上门
1月21日中午,天空中还飘着雪花,获嘉县照镜镇东彰仪村的陈冬梅正在家中做汤面条,还没出厨房的陈冬梅就听到了村党支部书记王光新的声音。
“该过年了,这是村里给你们准备的慰问品。”抱着一床棉被,王光新走进陈冬梅的家门,米、面、油被其他村干部提在手里。陈冬梅有些“责怪”:“还下着雪,你们跑来干啥!”
去陈冬梅家的路,东彰仪村的村干部这几年走了很多趟。因为陈冬梅和老伴儿都患有大病,靠着政策和党员干部的帮扶,老两口的日子过得还算顺利。
东彰仪村曾是获嘉县里的软弱涣散村,集体负债累累,村容村貌较差。如今的东彰仪村大路成网、绿树成行、文化成墙、景致成方,还相继摘取“省市生态文明村”“县级党建示范村”等殊荣。
用陈冬梅的话说,多亏了王光新,才让一把年纪的他们还能有收入。“我在村上扫地保洁,老伴儿去附近的蔬菜大棚干杂活,这都是他们给找的工作。”陈冬梅看着王光新告诉记者,2020年他们顺利脱了贫。
当天,村里的王荣新和李井香两口子也收到了和陈冬梅一样的“大礼包”。
封丘县
大红灯笼挂满村
“再往左边来点儿,对,挂吧!”1月25日上午,在封丘县王村乡汪贾村街头,几个村民正在村子主干道上空的钢丝绳上挂大红灯笼,指挥说话的是村民汪玉宝。
汪玉宝叫“玉宝”,但在原来却赚不来“宝贝”,是个几乎没有收入的“光棍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之前他就住在打工的宾馆里,家都不回,也不和俺们来往。”提起汪玉宝之前的生活状态,汪贾村村委会主任汪宝琳又想起了当时为汪玉宝担忧的心情。
汪玉宝不回家,是因为房子早就是不能住的危房。2016年,被纳入贫困户后的汪玉宝,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除了村里,封丘县统计局驻村工作队、王村乡政府,都在想办法提高他的收入,帮助他走上正常的生活轨道。
危房改造政策,让王村乡顺利帮汪玉宝申请了3万多元的改造资金。办理手续、老房拆迁、新房修建……整个过程乡、村干部帮着汪玉宝跑前跑后,很快他就住进了新房。
“该享受的俺都享受到了,工作也都是领导们帮忙找的,在乡里一家很大的饭店当服务员,一月2700块钱呢!”提起脱贫后自己现在的收入,汪玉宝不仅满意更充满了感激。
房子修好了,收入提高了,每天都回村的汪玉宝也变得乐于和人交流。“饭店中午11点之后才上班,只要碰见村有里义务劳动,一大早就能看见玉宝的身影。”汪宝琳说,这两年,汪玉宝不仅干活越来越有劲儿,人也变得越来越开朗热心。
在1月25日早上,看到村干部忙前忙后挂灯笼,汪玉宝也毫不犹豫地参与进来。一番忙碌后,200多个灯笼陆续被挂起,道路上方红彤彤的,灯笼下,汪玉宝的笑脸格外灿烂:“可好看,这一下子有年味儿了!”
辉县市
搬迁房里暖如春
“快坐,我先把洗衣机停下。”1月21日,在辉县市常村镇百间寺村村民马玉兰的家中,她快人快语地招待前来采访的记者。
天空飘着雪,屋里的马玉兰穿着薄绒睡衣,挽着袖口与裤脚,踩着一双露脚趾的凉拖鞋。她这一身打扮,和屋外天气形成了鲜明对比。
“有暖气,我又闲不住,穿厚了一会儿就一身汗。”马玉兰解释,自打搬进了这个新家,棉拖鞋她都没再上过脚,凉拖鞋都穿旧了,现在脚上这双是前段在网上“淘”来的,才11块钱,快递送到镇上,骑电动车两三分钟就能取回来。
2018年,在山区住了几十年的马玉兰,因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从山上迁下来,与同村的18户村民一起搬进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单元楼。虽然只有几年时间,马玉兰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行走在马玉兰所处的安置区,家家户户不仅有天然气和暖气,村内道路硬化,道路两侧绿化,户户通自来水,文体设施齐全。
不仅居住条件变好了,大家的收入也高了。“依托五龙山响水河旅游区,我们协调致富
带头人成立了公司,发展停车场及集贸市场、林果采摘、餐饮住宿、养殖场、跑马场等项目。”百间寺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延辉介绍,为了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百间寺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特色纺织车间生产的老粗布床单,成了景区的俏销品。“出门走两步就到,工作时间自由啥事都不耽误。”马玉兰说自己就在这个车间工作,现在一个月能拿2000块钱,这样的好工作以前在山上根本找不来。(记者 马丙宇 刘亚鑫 通讯员 段静宇 杨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