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乡市农业农村局!
首页 > > 正文

抓好春季麦田管理 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2022-02-09   来源:局种植业科

2021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621.9万亩,较上年增加3万亩。受涝灾影响,今年小麦播期普遍推迟1-2周,晚播面积大,小麦越冬期一类苗减少,二、三类苗增加。据农技部门调查,全市越冬期一类苗125.2万亩,占比20.1%,较上年减少37个百分点;二类苗290.6万亩,占比46.7%,较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三类苗205.8万亩,占比33.1%,较上年增加27个百分点;旺长苗0.3万亩,较上年减少5.6万亩。全市冬前小麦田间管理以促为主,加之底墒充足、气温较常年偏高、光照适宜,晚播弱苗向好转化,整体苗情好于预期。

当前,全市小麦存在播期普遍推迟、播期拉长的情况,晚播弱苗占比偏高,生产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旋耕面积大,整地较粗放,耕层秸秆多,土壤悬虚,易出现漏风跑墒等情况,小麦遭受早春冻害的风险加大;二是冬前麦田杂草防治面积小,易出现春季麦田杂草大面积发生的情况;三是部分地块播量过大,麦苗个体发育弱,抗逆能力差。

今年,全市春季麦田管理主要以“促弱稳壮保群体,促苗转化保穗数,促穗发育增粒数,养根护叶增粒重”为目标,以“增温促根促早发、防旱防冻控病虫”为重点,立足早安排、早动员、早管理,狠抓促早发、促升级、促转化,为夺取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一、分类施策管理,促进苗情升级

对一、二类苗麦田,采取促控结合的麦田管理模式。对生长正常的一类苗麦田,水肥管理推迟至三月底或拔节末期进行。对生长基本正常、群体适宜的二类麦田,以起身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为主,促进穗花发育,培育壮秆大穗。对分蘖少、叶龄较小、群体不足的三类苗麦田,及早中耕划锄,以增温保墒,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条件,促进根系生长。对播种过晚的麦田,采取在温度稳定回升后再进行浇灌的管理模式。

二、因地适度镇压,保障麦苗生长

对于整地粗放、田间坷垃较多、秸秆还田质量不高导致土壤暄松的麦田,在早春土壤化冻后采取适时镇压的方式,并与划锄结合,先压后锄,起到弥合裂隙、沉实土壤、促进根土密接的作用,达到土层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抗旱的效果。

三、合理化学除草,科学防治病虫

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或冬前化除效果差的麦田,要在小麦返青至起身期及早进行化学除草,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适宜除草剂,并严格按照要求操作,避免发生药害。同时,随着气温升高,小麦各类病虫害发展蔓延形势严峻,要加强病虫监测预报,适期足量用药,科学精准防控,结合统防统治,防止重大病虫害发生成灾。

四、密切关注天气,防范气象灾害

据气象部门预测,春季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偏少,局部发生春旱可能性增大。对此,要密切关注天气和土壤墒情变化,加强麦田土壤墒情监测,根据墒情适时适度浇水,科学肥水管理,以改善土壤墒情,减轻灾害影响。

五、强化宣传指导,确保技术到位

春季麦田分类管理是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构建合理群体、搭好小麦丰产架子的关键。市农业农村局一是及时开展小麦苗情、墒情、病虫草情调查,科学制定全市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二是强化技术宣传培训,以手机APP、微信公众号、12316热线、电视媒体、微信群等方式开展线上培训,并与现场讲解、张贴技术挂图、发放明白纸等方式结合,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科学开展春季麦田管理;三是结合“百站包万家”“三大农技行动”“科技大篷车”等活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持续开展科技服务指导,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春季麦田管理技术问题;四是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树立春管样板田,辐射带动周边群众,促进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落细。


上一篇:抓好春季麦田管理 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下一篇:新乡农业(2022)第9期(总第2321期):抓好春季麦田管理 夯实夏粮丰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