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暴发性、流行性、气候型病害,不仅造成严重减产,还因病粒带有毒素而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赤霉病菌在小麦扬花至灌浆期都能侵染危害,尤其以扬花期侵染最为严重。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大雾或结露天气,田间湿度大,赤霉病将偏重流行。
目前,我市小麦大面积处于孕穗期,根据当前小麦生育进程预测,预计4月18日以后陆续进入齐穗扬花期,也是赤霉病防控关键窗口期。4月12日,新乡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了全市农科教专家会商会,经与会专家分析研判,小麦赤霉病在我市流行风险很大,防控形势严峻。风险分析:一是田间菌源充足。小麦赤霉病菌在玉米秸秆等农作物残体上大量存在,因连年推行秸秆还田,有利于病原菌在土壤中积累。二是无抗病品种。对于赤霉病,我市小麦主栽品种多数易感。三是田间小气候适宜。4月2-3日我市普降大到暴雨,田间湿度较大,部分麦田群体较大,田间郁闭,适宜病菌侵染。四是预报降水过程与小麦齐穗扬花期高度吻合。据市气象部门中长期天气预报,我市4月18-19日、24-26日有小雨,两次降水过程与小麦齐穗扬花期高度吻合,对赤霉病菌侵染十分有利。
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防治窗口期短,应抓住齐穗至扬花初期实施喷药预防。受品种、播期、地力条件等因素影响,各地抽穗扬花时间有差异,防控难度大,各县(市、区)务必高度重视,克服侥幸心理,根据当地小麦生育期和天气情况,抓住有利时机,迅速行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以及微信等媒体手段,指导群众科学防治小麦赤霉病。
在选用药剂时,应选择内吸性、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较好和持效期较长的广谱类杀菌剂,如咪鲜胺、丙硫菌唑、叶菌唑、氟环唑、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戊唑醇、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结合“一喷三防”,可实施混合用药,以预防小麦赤霉病为主,兼治锈病、白粉病、穗蚜等多种病虫害。如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喷。同时,要注重交替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产生。要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借助社会化服务力量,大力开展统防统治,提高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