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以非凡智慧和大无畏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在甘肃会宁会师,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万里长征。
漫漫征途中,国民党军队想方设法组织包围阻击,红军却从未中过一次埋伏,在这背后,就有党的隐蔽战线立下的不朽功勋。其中有这样一支神秘力量,他们是插着天线的“听风者”,是党中央的忠诚卫士,为长征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于无声处听风 |
在局长曾希圣领导下,军委二局侦听能力不断提高,逐渐具备破译国民党军队各类密电的能力,尤其是通过破译国民党“特别本”密码,获取了大量准确可靠的军事情报,为红军反“围剿”作战作出重要贡献。
长征开始后,为了在长途行军中保持侦听不间断,军委二局分成两队,当一队随红军大部队行军时,另一队则开展侦听和破译,两队接力式配合,确保24小时“开机”,无遗漏截收敌人全部电报,为红军决策提供及时准确情报。
玻璃杯里押宝 |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召开,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军委二局在会议期间准确获悉蒋介石尚未完成围攻遵义的军事部署,让党中央得以放心开会。
遵义会议后,蒋介石急调军队,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边境地区。毛泽东根据军委二局情报,充分利用敌人内部矛盾,指挥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灵活的战术,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敌人对红军,既看不见,又摸不着,被耍得团团转,屡屡遭到重创。从1月末到3月下旬,红军四渡赤水,打出长征中最为惊心动魄的军事创举,成为我党军史上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光辉范例,也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永恒经典。
以假乱真制敌 |
危难关头,在曾希圣提议下,军委二局巧施妙计:利用红军破译掌握的敌军密码和电文格式,模仿蒋介石口令调开敌军,为红军渡江创造条件。漆黑夜空中,随着军委二局电报“嘀答”声,一份署名“蒋中正”的电报从红军驻地发出。果不其然,敌军上当了,乌江防线顿时出现一个缺口,红军乘机顺利南渡乌江,跳出合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