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小麦种植面积621.5万亩。根据当前小麦苗情及病虫基数,结合往年历史资料及小麦品种抗性和气象条件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今年我市小麦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将偏重发生,病害重于虫害,预计发生面积1700万亩次左右。其中,赤霉病偏重发生风险高,条锈病有中度流行风险,纹枯病、茎基腐病、白粉病、麦蜘蛛将偏重发生;叶锈病、穗蚜等将中度发生,局部偏重发生。
一、趋势预测
赤霉病: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遇三天以上连阴雨天气或灌浆期阴雨日、雾日多,并伴随气温持续偏高,将有偏重流行风险。
纹枯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20万亩左右,发生盛期在3月上旬至5月上旬。
茎基腐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左右,发生盛期在3月上旬至5月上旬。
白粉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80万亩左右,发生盛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
锈病:条锈病偏轻发生,发生盛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若外来菌源充足,气象条件适宜,有中度流行风险。叶锈病中度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面积60万亩左右,发生盛期在5月上中旬。
叶枯病:偏轻发生,局部中度,发生面积30万亩次左右,发生盛期在4月下旬至5中旬。
麦蜘蛛: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20万亩左右,发生盛期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
蚜虫:苗蚜偏轻发生,发生盛期在3月下旬;穗蚜中度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面积460万亩次左右,发生盛期在4月中旬至5上旬。
地下害虫:偏轻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左右,发生盛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
麦叶蜂:偏轻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左右,发生盛期在4月上中旬。
吸浆虫:轻发生,成虫羽化出土盛期在4月下旬,幼虫为害盛期在5月上中旬。
二、预测依据
(一)苗情分析
据市农技部门近日调查:一二类苗占比95.9%,较常年增加5.5个百分点,较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较越冬期提升4.6个百分点。今年小麦返青苗情基础较好,每亩总茎蘖数高于常年,亩群体创历史新高,次生根及主茎叶龄与常年持平,且墒情适宜,夏粮生产形势向好。亩群体增加较多,中后期易造成田间郁闭、湿度大,有利于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白粉病等病害发生。
(二)当前病虫基数
据市、县植保部门2月底调查统计,我市麦田病虫害发生面积71万亩次,主要有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和麦蜘蛛等。其中,纹枯病发生面积24.7万亩,平均病株率5.4%,较常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茎基腐病发生面积14.4万亩,平均病株率3.9%,分别较前年、去年同期低0.4个和1.1个百分点;根腐病发生面积3.9万亩,平均病株率0.9%,与常年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麦蜘蛛发生面积26.1万亩,平均市尺单行有虫43.1头,较常年同期多18.3头,较去年同期多5头;蚜虫零星发生,平均百株有虫0.5头,较常年同期少1头,较去年同期多0.1头。随气温回升和普浇返青水,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麦蜘蛛、蚜虫等病虫为害将加重。
(三)品种布局及耕作方式的影响
我市小麦主栽品种相对稳定,品种布局无明显变化,大部分品种对小麦赤霉病、叶锈病、茎基腐病等病害抗性较差。加之常年实行秸秆还田,有利于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田间菌源丰富。
(四)气象条件
前期雨雪偏多,土壤湿度较大,对纹枯病、茎基腐病等根茎病害发生有利。
据市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春季我市降水量总体偏少0~2成,平均气温偏高0~1℃。其中,3月份降水量偏少0~2成,平均气温偏低0~1℃;4月份降水量偏少0~2成,平均气温偏高0~1℃;5月份降水量略偏多0~1成,平均气温偏高0~1℃。春季气象条件有利于麦蜘蛛、蚜虫等虫害发生,对病害发生无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