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嘉县是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县委、县政府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全面铺开、压茬推进”的工作思路,以“七个坚持”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一是坚持工作高位推动。获嘉县建立了“党委领导、全面参与、考核导向”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党委领导,实施“书记工程”。强化党委书记负总责的思想认识,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各乡镇、村也都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切实落实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坚持全面参与,实施“带动工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坚持以上率下,带头把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中之重来抓,先后12次组织召开动员会、加压会、推进会,精心安排部署具体工作,深入乡镇、村开展调研座谈,印发具体实施意见,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热情,形成了部门服务指导、乡(镇)村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全面掀起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高潮。坚持考核导向,实施“保障工程”。将改革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落实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责任制,坚持“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三联动机制,层层压紧压实责任,做到目标同向、行动同步、责任同担。
二是坚持专班服务指导。从全县抽调出各方面优秀人才成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专班组,全面做到在政策上引导、在细节上指导、在进展上督导。在政策上引导,就是成立专班业务指导到乡,先后20次对各乡镇主管副职、财政所人员进行清产核资专段培训,明确要求财政人员指导、审核各村清产核资情况,做到了资产核查不遗漏、不含糊。邀请专家组织培训到村,先后分11批次对乡镇、村相关工作人员2000余人,就资产清查、成员界定、股权设置等政策进行了实地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乡村干部真正做到了政策清楚、原则清楚、程序清楚。在细节上指导,就是聘请专人破解难题到一线,从全县聘请律师、财务审计等人员,先后50余次深入到乡镇、村改革工作一线,帮助解决债务纠纷、历史账目不清等问题,做到了“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进展上督导,就是注重考评督导落实,将改革工作纳入县考评中心专职考核范围,县纪委和县考评中心抽调专人,配合改革专班组开展全程不间断跟进督导,利用微信工作群、工作通报等及时通报进度,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坚决防止走过场、搞形式。
三是坚持创新推进机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敏感性强、影响面大,需要创新宣传引导、公开公示、沟通协调、部门联动等体制机制,构建起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有效抓手。创新宣传引导机制。以赢得群众认同、取得群众参与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电视台宣传、张贴标语、会议发动、村喇叭广播等方式宣传发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提高了村干部和群众的认识,营造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浓厚氛围。期间,共录制电视专题片6期,编印宣传册3万余份,张贴标语2000余条。创新公开公示机制。依托农村“4+2”工作法,用好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扬民主,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监督,及时公示清产核资、成员界定等结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维护农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确保了农村社会大局稳定。创新沟通协调机制。由组长召集各组主要负责人每周一、三、五碰头研讨,及时研究解决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整理汇总,提交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召集的半月例会解决。坚持每周向县政府主管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每半月向县主要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每月向县政府常务会议或党政联席会议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创新部门联动机制。协同县财政局、教体局、交通局、水利局、国土局等涉农职能部门,核实历年来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全部纳入村级资产,壮大集体经济资产包,为新村级经济组织对内搞好服务、对外健康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坚持严把关键环节。按照“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实事求是、依法依规、统筹兼顾”的原则,严把“清产核资、人员界定、股权设置、人员过渡”等关键环节,确保改革成效。把好清产核资关,保证集体资产不流失。出台了《获嘉县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指导意见》,编制“三资”清查表,对集体所有的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核实,摸清资产存量、分布及结构状况,同时对各类经济合同逐一清理、完善和规范。清产核资结果及时公开、公示,确保准确无误、群众认可。如照镜镇东彰仪村,针对多年集体资产权属不清问题,通过清产核资共收回集体耕地280亩,并重新发包出租,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保护了村集体资源性资产。把好人员界定关,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出台了《获嘉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的指导意见》,与《婚姻法》、《收养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相结合,与基层民主决策相结合,充分尊重民意,对特殊情况实行一村一策,让农民群众民主决策,妥善解决。如位庄乡南阳屯村,在成员界定上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由群众自己商量、自己解决,出台了成员界定“八不享受意见”,得到了群众普遍认可。把好股权设置管理关,保护成员财产权利。在股权设置方面,出台了《获嘉县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股份量化指导意见》,按照资金、资产、资源设置股份的原则,综合或有选择地采取一种或多种资产量化方式,制定符合实际的股权设置和股份量化方案,合理量化集体资产。把好人员过渡关,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对改革后第一届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监事长等的产生,提倡有现有党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理财小组通过合法程序直接过渡,交叉任职,提高现任村“两委”干部主动改革的积极性,有利于集体经济组织的高效运行。
五是坚持因村分类施策。获嘉县219个行政村,综合考虑集体经济资源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等因素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年资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5个,第二类是年资产收入20-100万元的村24个,第三类是年资产收入20万元以下的村135个,第四类是没有集体资产、年资产收入为零的村55个。四类农村实际情况不同,改革难点各异,分别在四类村中选取试点,确定改革突破口,分类探索推进。对于经营性资产较多又有实体经济、年收益较大的村,像照镜镇的楼村、位庄乡的南屯村、城关镇的南关村等,关键是在集体产权制度设计上下功夫,确保集体资产能够规范化运营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对于集体资产不多、年收益不大的村,关键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优势,挖掘潜能,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例如,大新庄乡的大呈村村东有20亩的荒坑,多年来无人管理,村级环境治理压力很大。借助改革,将此荒坑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性资产进行处置,村集体直接收入达30万元,村级环境得到了美化。对于无集体经营资产、经营性收入空白的村,难点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必须在“无中生有”上动脑筋。比如,徐营镇的东浮庄、西浮庄村针对资源匮乏、无经营性收入的状况,创造发展了我县独特的“路肩”经济模式,把农村生产路双侧的植树权进行公开招标,保障了苗木的成活率,村委会和农户收益共享,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
六是坚持示范典型带动。注重借鉴引领。多次组织人员赴濮阳市华龙区、济源市等地,学习借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积极稳妥推进我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坚持试点先行。根据村级班子建设、人居环境情况、经济收入等方面,确定了具有代表性的城关镇南关村、照镜镇东彰仪村、位庄乡南阳屯村、史庄镇范村等4个示范村,坚持试点先行、同步推进的原则,按照制定方案、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等步骤,做好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压茬推进。在4个示范村的典型带动下,坚持由点到面、全面推开的方式,稳步推进改革工作。至目前,已基本完成清产核资、成员界定阶段,股权设置正在加紧推进。
七是坚持改革问题导向。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正视改革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增强改革试点工作成效。工作中,我们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清产核资和成员界定工作中,涉及的时间长、人员多、账务杂,比如原来的债务如何处理;以前的数据和现在的数据不一致,有冲突如何处理;集体组织成员身份如何界定,有无统一时间节点;股份经济组织应在哪个部门成立,是否能办理营业执照;是否能成立分公司,是否必须和村股份经济组织在一个部门注册登记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始终聚焦突出问题,创新思维方法,采取超常举措,着力破解这些改革推进中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