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下旬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深入15个试点省(区),对今年耕地轮作休耕试点任务落实情况开展工作督导,目前督导工作已全部结束。总体看来,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正有力有序推进。 轮作休耕试点实施3年来,面积由616万亩扩大到3000万亩,试点省由9个增加到15个,补助资金由14.36亿元增加到58.4亿元,同时试点省(区)安排省、市、县各级配套资金4000多万元。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内涵不断丰富、路径不断清晰、成效不断显现。一是社会效应初步显现。根据不同作物种植收益变化确定轮作补助标准,让农民改种后有账算、不吃亏。根据休耕前作物收益情况确定休耕补助标准,确保试点农户收益不下降。试点区农户参与积极性普遍提高,营造了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生态效应初步显现。轮作区探索建立了玉米与大豆等“轮作倒茬”的用养结合型模式,生态退化区建立了“一季或全年休耕”的生态修复型模式,重金属污染区建立了“休治培”同步推进的综合治理型模式,地下水漏斗区建立了“一季休耕一季雨养”等资源节约型模式,对生态环境修复产生了积极作用。三是经济效应初步显现。轮作区地力水平有了改善,病虫害发生程度也有所减轻,作物单产提高、品质提升。一些休耕区连续休耕相当于经历了3年有机质转换期,土壤中农残减少,符合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要求,未来产出效益明显提升。 同时,基层也反映了对轮作休耕试点的诉求。一是这项政策好,希望国家长期支持。目前轮作休耕的效应逐步显现,试点农户尝到了甜头。只要效益有保障,老百姓对这项政策还是很拥护的。希望国家能把政策固定下来,长期实施。二是地方有积极性,希望国家扩大规模。这几年,国家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对农业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生态恢复,基层希望扩大试点面积,提高补助标准,在更大规模实施。三是提高示范效果,希望完善补助方式。耕地轮作休耕试点主要目的是引导农民自觉运用绿色种植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观摩、展示、培训十分必要,跟踪监测试点区域耕地质量变化也十分必要,希望国家对地方开展这些工作给予配套支持。 |